English

复工道路不平坦,警惕供应链波动风险

浏览量:2981  发布时间:2020-12-01

供应链正开始进入恢复期

 

    新冠疫情的动态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个人的心。

    近期疫情开始出现积极的势头,各家公司都开始着手复工,尤其是制造业的供应链部门,早已忙的热火朝天,大家关注点大都集中在这几件事:

  1. 催促供应商赶紧恢复物料供应

  2. 解决员工短缺并加速招聘

  3. 协调物流资源恢复发运

  4. 恢复生产供应并尽快交付之前欠下的订单 


    如果把从疫情开始前一段供应链停滞的状态比作【危机期】的话,目前大量的企业正全面进入【恢复期】。既然曙光已经初现,供应将得到逐步恢复,那么在许多制造业供应链人的心目中,是否期待着供应链不久之后即将度过难关?是否许多人会认为供需走势就应该像下面这张图所展示的那样(除了口罩,医疗等特殊热点行业外),生产供应能力不断提升,随后供需达到平衡,供应链恢复平常?事情恐怕不那么简单!

(蓝色线条代表需求,红色线条代表生产供应)

222222


 需求将是V型增长吗 ?

 

    先从宏观层面来看,国家正不断的出台各种有利政策,促进经济复苏,多位经济学家都表示对2020年经济仍旧看好。2月20日,IMF总裁指出中国经济有望迅速复苏,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“V型”增长,即经济活动出现下滑后迅速回升,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相对可控。更有经学家给出具体数字,2020年第一季度预计GDP增速下滑至4%,随后快速恢复,全年GDP仍将达到5.8%(仅比2019年的6.1%稍低一些)。


   那么GDP是深“V”的话,对于每家企业的供应链而言,是否也是一个深V,等全面复工复产之后供应链就恢复正常了呢?恐怕没有那么简单。下图引用的是2003年非典之后一段时期内饮料行业反弹的趋势与社会总零售额的对比。我们可以看到,对行业而言,反弹不是一个深V,而很可能将是个反弹震荡的波动过程这可以用大数理论来解释,单个行业的波动往往大于总体经济的波动,而对于个体企业而言,将经历更高的波动。如果再加上牛鞭效应的影响,传导至行业中上游,波动幅度或将更为明显。


(2003年非典之后行业反弹的震荡波动幅度明显高于经济走势)

222222


恢复期可能出现供大于求

 

    不要奇怪,部分制造企业不久后即将面临供大于求的状况。为何呢?请不要忽视需求端潜在的风险,例如:

  因此,当前供应链不能仅关注恢复供应,还得开始认真研究客户和需求端了!一个不小心,复产之后就将面临库存积压的麻烦。

   如下图所示,供需关系可能出现反转,供大于求,红色覆盖面积代表积压库存。


555555555555555

 

需求反弹,供应链将再次面临大考

 

    如果疫情控制顺利,第二季度或许就像许多经济学家预见的,将迎来消费和经济的反弹。所有人都相信需求将反弹,但到底何时发生,反弹多高,还不太好说,而且对于不同行业和企业还可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。如果企业没能及时判断准确时机和数量,或者没有提前储备好库存和生产能力,结果将造成企业错失大好的市场机遇。甚至,如果踏错了节奏,迟了些,那又将变成接盘侠,而造成大量库存积压。与此同时,大家也不能再次忽视后期供应端再次出现风险,比如最近日本和韩国疫情的爆发,相关产业应该有所警觉。总之,历史上的诸多事实证明:特殊事件后企业供应链将经历反弹震荡期2003年非典,2008年金融危机,2011年日本地震…),牛鞭效应也将再次得到体现,这些应当引起每个企业的足够重视。

   下图所示,如果供应链踏错节奏,将可能造成既错失市场销售机遇(蓝色面积),又导致大量库存积压(红色面积)的尴尬局面。


777777777777


启示和建议

 

    复工道路并不平坦,企业仍将面临诸多潜在风险和挑战,既包括供应端也包括需求端。那么企业供应链该如何面对呢?

       建议在这几个方面加强工作:

  1. 密切关注国家政策与新闻动态,把握大势

  2. 掌握行业及上下游动态,及时把握供需走势和市场行情

  3. 完善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,工作要落到实处

  4. 完善产销协同计划机制,对未来的供需做出预判并同步采取积极应对策略

  5. 产销研各部门通力合作,并与供应商及渠道和客户一起促进端到端协同,共同面对挑战

 

    概括起来,这一切都指向企业要同时具备精益高效运营和敏捷柔性的能力 – 又称之为精敏供应链。而打造精敏供应链仅靠一时之举是不够的,他是供应链体系综合能力的反映。但这次的疫情的确带给企业供应链发展带来了绝好的机遇,是值得企业给予战略重视和为之长期努力的。

 

     2020年的供应链注定将是不平凡的,希望本文给您带来启示和提醒,祝您把握好2020, 把危机转变成属于你们企业和供应链发展的大好机遇!


本文作者: 达睿需求链研究院及管理咨询 王千 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。

欢迎您订阅达睿公众号DRiSCM,关注更多精彩原创。

达睿公众号二维码



索取
详细
资料
021-20225200

免费索取达睿详细资料请填写您的信息